芒种:“红楼”祭花神 “三国”煮青梅

文学论 人气:2.7K

1987年版电视剧《红楼梦》剧照,祭花神场景

芒种:“红楼”祭花神 “三国”煮青梅

芒种是个物候类节气,指的是有芒的小麦、大麦等夏熟作物开始成熟收割,谷子、玉米等开始播种,因此进入夏收夏播的大忙时期,有时也称“忙种”。

农谚有言:芒种不种,再种无用。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,是秋熟作物播种、移栽、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三夏大忙高潮。相关民俗有祭神、安苗、煮青梅等。“四大名著”中的《红楼梦》《三国演义》都涉及这一节气,为繁忙的农事活动增添了一段佳话。

  祭祀花神:亲近自然见古风

俗话说:“芒种蝶仔讨无食。”意思是芒种时期已经过了花开时期,所以蝴蝶已经没有花粉可采了。《三礼义宗》中说:“五月芒种为节者,言时可以种有芒之谷,故以芒种为名。芒种节举行祭饯花神之会。”意思是,芒种要祭祀花神。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七回“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”中写道:“凡交芒种节的这日,都要设摆各色礼物,祭饯花神,言芒种一过,便是夏日了,众花皆卸,花神退位,须要饯行。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,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。那些女孩子们,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,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,都用彩线系了。每一颗树上,每一枝花上,都系了这些物事。满园里绣带飘飖,花枝招展,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,燕妒莺惭,一时也道不尽。”

“干旄旌幢”中“干”即盾牌;旄、旌、幢,都是古代的旗子。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,旌与旄相似,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,幢的形状为伞状。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,也展现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,及其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。

  安苗仪式:祈求丰收与平安

文人、闲人、多情之人忘不了祭祀花神,而农家无暇他顾,要在此时抓紧农时,一刻也不能耽搁。在巴渝地区,有“芒种芒种,碰到亲家不说话”的谚语,忙到连亲家碰上都不能说话的地步了。

安苗是皖南,尤其是绩溪在芒种期间的农事习俗。自2007年以来,绩溪已成功举办了数届安苗文化节,弘扬这一传统徽州特色文化。相传,安苗的习俗起源于唐末宋初,清道光末年起逐渐兴盛。

芒种前,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,五谷下种,农民以此感到欣慰。为表喜悦,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,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,把面捏成五谷六畜、瓜果蔬菜等形状,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,作为祭祀供品,祈求五谷丰登、村民平安。

各村待最后一农户稻秧栽插完后,便由族长出示“安苗贴”,昭示安苗日期,各村“安苗”不同日,由村主事视本村家事进展而定。在某村“安苗”之日内,不仅本村人可随意走家串户品尝用南瓜、菠菜、豆腐、鲜肉配上作料做成馅的包子,外村人也可进村入户同享口福,其乐融融,充满节日气氛。

此外,浙江省云和县有“开犁节”,在芒种那天举办。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:牛是天庭的司草官,因为同情人间饥荒,偷偷播下草籽,结果导致野草疯长,拯救了牲畜,却使农田被野草淹没,让农人无法耕种。上天为了惩罚牛,指令其下凡犁田,直至今日。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,过去把“开犁节”叫做“牛大王节”。

  打泥巴仗:青年男女闹芒种

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一带的侗族,在每年的芒种前后都会过一个青年男女欢乐嬉闹的“打泥巴仗”节日。

当地侗族有一个传统习惯,就是姑娘婚后一般先不住在男方家里,只有农忙和节庆时才由同伴陪同来到夫家小住几天。这时候,男方家里会去把秧田整好、安排好分栽秧苗的日子后,邀集一些青年前来帮忙,并由新郎的姐妹去迎接新娘回来共同插秧,而新娘也要邀集一些女伴同来。

节日那天,新婚夫妇和大家一起来到田间插秧,插秧的时候男女青年之间相互竞争,比谁动作快,场面非常热闹。秧苗插完后,小伙子们会故意挑衅,借故向姑娘们身上甩泥巴。姑娘们当然也不示弱,发起反击。双方都抓起田里的泥巴互相投掷,阵势就像是两军交战。如果数人一起将一人抓住,就要将她(他)按倒在水田中翻滚,使其沾一身烂泥,狼狈不堪。